首页 > 营口专访 > 正文

报告文学:践行者——访传统文化传播者宫成富

马小平

2023-07-12 07:12:00   来源:营口之窗   阅读:

(营口之窗“营口专访”)报告文学:践行者

——访传统文化传播者宫成富

作者:马小平

老话儿说:奇人异像。这话对于宫成富来说倒有些应验。这个五十大几岁的男人,他的奇特经历以及他略比别人特别引人注意的长相,让我领会到老话儿的道理。老话儿之所以叫老话儿,一定是有道理的。这就叫传统。

宫成富就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其实,宫成富就是一个农民,他出生在盖县安平。他青少年成长的那些年月里,虽然家乡很穷,但乡民们仍然坚守着许多优秀的传统习俗,比如善,中国人骨子便是愿以此心善待一切。这种深厚的传统文化概念从很早就植入进宫成富的心里,成为了他的行为准则,成为了他思想基础。以至于后来,他干脆给自己起了一个别名:善法。

宫成富爱寻思事儿,这也是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早在青年时期,他就喜欢上了中医,心里就开始寻思着中医是怎么一回事儿。村里村外的几个老中医已经被他问烦了,因为他的问题已经超出了乡村中医的能力范围。这也促使他很早的就离开村子开始了四处学医问道的过程。

中国的中医理论和实践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老话有“十道九医”之说,道家思想是指导中医几千年来发展的唯一思想。不能深刻理解道家思想也就不能深入学习和实践中医。宫成富显然是认识到这个问题,我在和他长谈时是能够深刻感受到的。我了解到,有一段时间,他曾经到道观里学习修行,那时他还正值中年,人生处在惑又不惑的阶段。但也正是那段岁月稳定成熟了他成为传统文化传播者的愿望。那个阶段里,他苦修苦学苦苦思考。关于人生,关于生活,关于道家思想,关于中医,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他谈论这些过往的经历后,我忍不住开玩笑说:“我真想知道,你这颗硕大的头脑里究竟装了多少东西呢。”他笑了。

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世界,一定是要承担一些责任的。也只有那些知道自己责任的人才能够尽心尽力的努力。但宫成富在实践中却经常被人认为是傻,比如,有的病人已经被某大医院那些大医生们断定了绝症,他偏要接手用中医手法救治。什么癌症,脑血栓后遗症,股骨头坏死……,这些年来,经他用中医手法救过来的病人数字竟然达到十位。我问他是不挣了许多钱,他认真的说,我倒是搭进去不少钱呢。他调病,除了传统的望闻问切之外,更多的是与病人近距离长时间接触。关于这一点,我的理解是,他的办法其实也就是中医常说的那样“三分治病,七分治心”。而这也正是中医的思想精髓。

宫成富是一个豪气侠义的男人,当和他近距离接触时,你很快就能感受到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豪侠之气,这种道家飘洒的气质也正是他受人尊敬的一个原因所在。前面他说为给别人调病搭钱,这正是他的豪侠表现。他还是一个很风趣的人,爱好也挺广泛。我认识他应该是在十五年前,那时我执导拍一部戏,招募群众演员时,他的表现给我留下了印象。多年过去,他的年龄已经不在青涩,但他当年想演戏的心思还在,或许在他心里已然扎根了吧。我倒希望什么时候能够和他合作,满足他的这个愿望。

在听说他在熊岳又开了一个诊所,我特意去看了一下。小小的诊所竟有许多从外地前来的人。有朋友,有病人,而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共同愿望,那就是诊所虽然不大,但能够治好病人就好,能够成为一个传统文化传播地就好。由此,我想起了一句古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中国的中医要发扬光大,中国的传统文化要发扬光大,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更需要许多人认真的践行。在这条路上,宫成富在努力的行走。我愿他走的踏踏实实。走得更远。

供稿作者:马小平(营口)

原创发布:营口之窗官网

更多信息,请关注营口之窗公众号:营网天下

版权声明:营口之窗所有内容,转载须注明来源,禁止截取改编使用。

相关热词搜索:营口 盖州 人物

上一篇:报告文学:《志愿者也是兵》——采访营口宋东斌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