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营口专访 > 正文

他们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39军的军魂(步秀祥)

步秀祥

分享到:
2021-04-22 07:25:00   来源:营口之窗   点击:

(营口之窗“营口专访”)他们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39军的军魂

作者:步秀祥

抗美援朝,英雄铺就复兴路;
  保家卫国,鲜血换来盛世年。

前不久,我写了篇《鸭绿江的记忆与诉说》,并制作成美篇,在战友群转发后,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关注和鼓励。贾瑞珍等老首长、老战友让我写个续篇,讲讲抗美援朝中咱们军那些英雄的故事。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39军的精神血脉,我欣然遵命了。
  39军是一支无坚不摧,所向无敌的王牌部队。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了1000个日日夜夜,全过程地参加了一至五次战役,阵地防御及西海岸反登陆反空降作战。打了许多大仗、硬仗、恶仗,且几乎仗仗打得漂亮。在这场血与火的鏖战中,涌现出倪祥明、郑起、高云和、杨印山、薛剑强、王凤江、梁庆有、曹福根、张财书、赵志立、冯书贤等成千上万的功臣模范及作战有功的各级指挥员。这些英雄是39军的脊梁和先锋。他们用青春、热血和生命铸就了39军的军魂,续写了一部可歌可泣、威武雄壮的英雄史诗。


  潜伏在敌人鼻子底下侦察的团长耍清川

故事发生在343团四打老秃山的战斗中。
  老秃山是临津湖东岸222.9高地东南侧的一个无名高地,是敌我缓冲区的一个制高点。343团与敌争夺老秃山从1952年6月8日开始至7月23日结束,历时45个日夜。头两次仗打得都很利落,但7月4日第三次攻打老秃山时,由于麻痹轻敌,组织不够严密,战斗失利,最后不得不撤出阵地。
  时任代师长王扶之和政委沈铁兵对343团军政主官说,你们团已经完成了7个月的阵地防御任务,准备让你们撤下来,由345团接防。从不言败的团长耍清川、政委王国英说,我们不能这样下山,一定要拿下老秃山,带着胜利下山。于是,他们便向军师立下军令状:“下次若不攻下老秃山,撤我俩的职、杀我们的头都可以”。军师首长见该团决心这么大,就批准了他们的请求。
  深谙指挥员的正确判断、部署和决心都“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这一要义的耍清川,决定亲自到敌方前沿阵地侦察一番。
  动身前,他把随身的日记本等物品交给政委保存,说了句“一旦我……”政委动容地说:“祝你此行顺利、成功。”与耍团长同行的有1营营长姜玉清、师侦察参谋孙振冀。他们都身着战士服,每人腰上掖了两枚手榴弹,孙参谋还带上一支卡宾枪。耍团长说:“咱们不能有半点疏忽,一定要完成好任务。”
  出发后,他们先是通过一个独木桥,又淌过一条河,到了一个敌我小部队经常出没的开阔地。他们夜暗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出布满炮弹坑的开阔地,到了将军洞。又走了几百米,到达了所要潜伏的地方,即4466高地。为保障他们此行,师侦察连排长王宝山等3人提前一天来到这里。王宝山向耍团长三人介绍了所掌握的情况。耍团长见他边说边打哆嗦,就说“你别害怕。”王宝山说“我不是害怕,我是担心你们!”耍团长说“你们的任务完成得很好,抓紧返回部队吧。”
  耍团长三人找到一个草木茂密的地方隐蔽下来,让孙参谋警戒。夜寂静得异常,连蚊子的叫声、草蛇的爬动声都听得很清楚。耍团长和姜玉清趴在潮湿的草地上,细心地观察着守敌阵地的情况。隐约看见对面山上有人在走动,还不时传来锹镐声。姜玉清对团长说:“可能是守敌在连夜加固工事。”团长点点头。夜里蚊子成群,叮在身上,又不敢打,只能轻轻地把它捻死。
  天渐渐地亮了,耍团长和姜玉清在草丛中拿起望远镜开始观察,看到大约500米处,敌人利用陡壁的死角,在一个约300平方米的地面上构筑了许多地堡,在山腰上还挖了一些朝天洞。在山凹间有20个左右用麻袋垒起的地堡,中间的一个比较大,顶部竖起两根铁杆,可能是无线电天线,常有人进进出出。姜玉清一面在本上写着画着,一面对团长说:“这里可能是敌人的指挥所。”在山梁上有3辆被炸坏的坦克,成一路队形歪斜地躺在那里。耍团长让姜玉清画下来,并说“这东西可作为部队进攻时的路标和方位物,关键时还可以作掩体。但也不要把它看成固定不变的东西,敌人随时都可能把它拖走。作为指挥员要善于应付瞬息万变的情况。”姜玉清听了觉得颇长见识。
  根据来往车辆、出入人员、地堡数量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他们判断盘踞在这个高地的是一个加强连。
  下午,他们继续侦察,画了一些地形地貌及标志物。正在紧张忙碌的时刻,一只斑鸠突然飞过来,翅膀发出扑噜扑噜的声音。这家伙一旦惊动了敌人就麻烦了,但它并未引起敌人的警觉。这时姜玉清看着团长疲倦的神情,关切地说:“团长,你靠着那棵树睡一会吧。”耍团长说:“任务还没有最后完成,我想睡也睡不着啊!”
  等到天黑,他们沿着原路向团部返回。走至山脚下,孙参谋突然叫了一声“蛇!”他们低头一看,原来是一条蛇缠在他腿上,甩掉后,他们继续行进,到了深夜才回到团里。
  团党委连夜召开会议,听取了他们的汇报,并很快地制定出如下作战方案:1连在老秃山的东北侧担任主攻,9连从正面担任助攻,2连1排和警卫连1排担任阻援任务。此方案获得上级批准后,他们在沙盘上又作了多次推演,还组织部分干部和骨干到阵地熟悉情况。
  战斗打响前,团首长把写有“把胜利的红旗插上老秃山主峰”的四面旗帜交给1连5班、9班和9连2班、3班。这4个尖刀班互相挑战:“看谁最先把红旗插到山顶!”
  7月17日21时15分,耍清川团长一声令下,在炮兵火力的掩护下,4个尖刀班像猛虎一样扑向山顶,两个连及另两个排从不同方向强攻猛打,仅用28分钟,就把胜利的旗帜插到老秃山的主峰,守敌美步兵23团的一个加强连被全歼。这正是:
  团长挺身,潜伏前沿探虎穴;
  士兵拼命,争先山顶插红旗。

  战后,全团官兵为团长请功。8月11日,军首长签发嘉奖令,给予耍清川记二等功一次。不久,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指名让耍清川到志司汇报此战情况。临行前吴信泉军长叮嘱他:“你是深入敌前沿阵地侦察的第一个团长,要好好汇报,把个人的经验变成集体的财富。”
  向志愿军首长汇报的那天,思维敏捷的耍团长也没用稿子,一口气讲了20多分钟,邓华等首长听了连连点头赞叹。
  当年耍团长深入虎穴的故事,我听多人讲过,那种仰慕之情一直萦绕于心。1978年我调到军宣传处当干事,才有幸近距离接触这位首长。那时军常委理论学习时,我负责作记录。每次学习,耍副军长都认真准备,积极发言。他那渊博的知识,缜密的思维,文雅的谈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调到旅大警备区外长山要塞区任司令员。离休后,在大连军干所过着寄情于山水的悠闲生活。
  2017年4月29日,这位德高望重的老首长走完了他光辉战斗的一生。正可谓:
  驱倭打蒋,抗美援朝,镇守海防,戎马一生唯报国;
  善断多谋,披肝沥胆,肩扛大义,经纶满腹献丹忱。


  机智地吹响军号吓退英军的郑起

军号声声惊敌胆;
  战旗猎猎著功勋。

  1950年12月31日下午,以“三猛”而著称的116师突破到临津江南岸后,以风扫残云之势向汉城挺进。此时,联合国军命令英第29旅皇家来复枪团占据了釜谷里一带有利地形,企图掩护其主力南逃。
  釜谷里是距离汉城只有28公里的一个小镇,是通往汉城公路的三岔口。此地对敌我双方都至关重要。
  1月3日凌晨,347团奉命到达了釜谷里。战斗打响后,团长李刚命令曾荣获“钢铁英雄连”称号的7连迅速占领公路旁的学校,控制周围高地,卡住公路,以防敌人乘汽车逃走。
  遵照命令,7连连长厉凤堂和指导员张鼎指挥全连在没有工事掩护,且弹药不足的情况下,顽强地抵抗着敌人的疯狂进攻。战斗打得异常惨烈,伤亡严重,指导员、副连长和几个排长先后牺牲,接着连长厉凤堂也身负重伤。见此情形司号员郑起跑过来,看到通信员正在给连长包扎伤口。他让通讯员把连长背下山,连长摇摇头,然后把压在身下的手枪掏出来交给他,嘴角动了动,没有说出声。郑起从连长的眼神中看出,连长是在说,全连干部都牺牲、受伤了,我命令你去指挥战斗。
  郑起紧紧握住连长的手说:“连长,你放心吧,我代替你去指挥,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坚守住阵地。”之后,他望着通信员背连长下山的背影,顿时潸然泪下,心想“我朝夕相处的老连长啊!此别也许是生离死别呀!”
  此刻,他潜意识地问自己,我这个19岁的小司号员能指挥得了全连吗?忽然间他想起昨天牺牲的副连长王凤江,在打锦州的一次战斗中,也是这种情况,时任副班长的他挺身而出指挥全连战斗的情形。他一下子增强了自信和勇气。
  郑起把全连仅剩下的十几人(其中有6名是党员)集合到一起:“同志们,现在大家都听我的,我们是钢铁英雄连的战士,一定要同敌人血战到底。”然后,他把大家编成三个战斗小组,党员分别任正副组长,部署在三个点上。
  3日16时,英军发起了攻击,几千发炮弹像雨点一样倾泻在阵地上。炮火刚停,敌人就蜂拥而上,50米、40、30米,直到能看清敌人的钢盔时,郑起才下令:“给我打!”瞬间冲锋枪、机枪、手榴弹一起开火。激战中,3挺机枪都被打坏了,机枪手李来福熟练地拼成1挺,又继续扫射。一个反击打过,子弹打光了,郑起抬头一看,前面阵地有敌人尸体。他爬到一个炮弹坑里,折断一根树枝,挑起军帽,误导敌火力,趁机钻到死人堆里寻找弹药。不一会儿,他就划拉回来十多个子弹袋和一堆手榴弹,分给同志们。这时他发现又有几个战友没有上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又同敌人拼了一个回合。
  敌人最后一次进攻,以6辆坦克为先导,紧随其后的是成群结队的步兵;而7连只剩下7人,手中仅有一个爆破筒和几枚手榴弹。在这生死悠关之际,郑起急中生智,抓起从不离身的军号,跑到阵地的最高处,昂头挺胸,用尽全身的气力吹响了冲锋号,连续吹了好几遍。敌人被这嘀嘀哒.嘀嘀嘀……的号声迷惑了,吓慌了,冲在前面的敌人调头就往山下跑。号声刚落,347团的大部队就打上来了,很快结束了这场战斗。钢铁英雄连的7名勇士举着枪,拥在一起,跳跃着、欢呼着。战后,志愿军总部给郑起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曾经在347团当兵并听过郑起报告的贾瑞珍有诗赞曰:
  援朝抗美建奇勋,釜谷南山阻敌群。
  钢铁连人钢铁胆,号声吹退一营军。

  1952年9月30日,庆祝新中国成立三周年,毛主席在中南海的怀仁堂宴请2000多名社会各界来宾。郑起坐的那张桌与毛主席只隔一个桌。席间郑起百感交集,我这个出身贫寒的苦孩子、志愿军的普通一兵,今天能坐在这里,是多么荣幸啊!想到这儿,他鼓起勇气,端着杯走到伟人身旁说:“毛主席,我敬您一杯酒。”毛主席一看是志愿军代表,就拉起了这个年轻士兵的手,握了好久。郑起返回部队后,逢人就说,老人家的手热热的,又厚又软。战友们也高兴地说,我们打仗也要争取立大功,到北京见毛主席去。
  此文写出初稿后,我发给原116师宣传科副科长赵铁军征求意见。诗人铁军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
  血战釜谷里,七连立大功。
  郑起冲锋号,英雄旗帜红。
  书写援朝史,弘扬铁血风。
  继承先烈志,强军筑长城。


  与敌同归于尽的倪祥明

浴血老秃山,七尺男儿身殉国;
  同仇守阵地,四班勇士气冲霄。

  在39军抗美援朝的英雄谱里,倪祥明是唯一被授予“一级英雄”的人。他的英雄壮举,早在1975年我在115师政治部工作时,就听时任师司令部直政科副科长刘佐才(他也是位英雄,是当年倪祥明的班长)讲述过。
  1952年7月17日,343团从敌人手里夺回老秃山后,19日至22日,该团7连又同美2师23团展开了一场血战。
  战前,四班副班长倪祥明找到连卫生员,求他帮助写份入党申请书。他对卫生员说:“我没啥文化,你在申请书里把这句话写上,今后我要像排长、班长那样,平常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打仗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写好后,他也没有看,就交给了指导员。19日上阵地时,他对班长刘佐才说:“我想在火线上入党,请在战斗中考验我吧!”
  时间到了22日,天刚蒙蒙亮,敌机就飞到7连阵地进行一阵狂轰滥炸。敌机刚飞走,4班就从坑道里出来抢修加固工事,一直干到天黑。同志们用凉水泡着干粮吃过后,就挤到潮湿的坑道里入睡了。但倪祥明没有睡意,他悄悄地走到坑道口,看到班长在那站岗,就说:“班长,你回去睡一会吧。”刘佐才说“今晚可能有情况,你睡不着,就跟我去查查哨吧。”
  他俩轻轻地走着,忽然听到山下有动静,一细看,大约有两个排的敌人正往山上爬。倪祥明喊“敌人上来了!”听到喊声,排长石林河马上指挥全排同志进入工事,经过几分钟的激战,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接着,又一群敌人从他们后面包抄过来,排长跳出交通壕,抱着两捆手榴弹冲上前去,同敌人展开了搏斗。
  此时,倪祥明看到王义、葛方明受了伤,顿时怒火万丈。他像咆哮的雄狮,端着冲锋枪就朝敌人横扫起来。子弹打没了,他跑到手榴弹箱前,把一颗颗手榴弹投入敌群,炸得敌人血肉横飞。被打红眼的敌人又从两侧同时攻来,倪祥明岔开两腿,左右开弓,一口气甩出十多颗手榴弹。这时连里主阵地也开火了,受阻的敌人被逼退了下去。
  趁战斗间隙,倪祥明跑回工事看望负伤的战友。王义伤心地对他说,排长和胡显宗都牺牲了。王义的话音刚落,倪祥明又听到吴永珍小组那边响起枪声,他跑过去让宋成久把吴永珍背到坑道里,他带着周元德跳进地堡,端起冲锋枪猛烈还击。子弹打没了,他就投手榴弹,一箱手榴弹甩空了,他和周元德把坑道内散落的手榴弹集中到一起,同敌人又拼了一阵子。
  打到最后,倪祥明手中只有一颗手榴弹了,不远处的5个敌人像饿狼似地向他扑来,只见他纵身一跃,举起手榴弹就朝着敌人的脑袋砸去,转身与另4个敌人撕打成一团。肉搏的厮杀声、惨叫声,把昏迷中的刘佐才惊醒,忽闻一声“班长,我同敌人拼啦!”随后,伴着“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的高呼声,倪祥明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
  一个年仅27岁的热血青年,就这样悲壮地倒下了!
  拂晓,硝烟散去,战友们打着手电,看到倪祥明和周元德静静地躺在布满碎石、弹片的堑壕边,他们俩的身下各压着一具龇牙咧嘴的尸体,旁边的几具尸体,有的衣服被撕烂,有的头发被拽掉。这乃是:
  大义耸高天,魂销异国;
  雄风惊敌胆,气贯长虹。

  1952年9月5日,根据倪祥明生前请求,上级党委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同年9月19日,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英雄”称号;他生前所在的4班,被命名为“一级英雄班”。
  如今,倪祥明烈士长眠于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一片青松翠柏间,与黄继光烈士墓相邻。这两位老战友已相伴相依近70年。倘若他们在天有灵,聚到一起,谈起这几十年的和平景象,看到今天人们的小康生活,展望未来的美好愿景,一定会欣慰地说:“我们的血啊,没有白流;我们这一生,值!”
  英雄虽死,精神永存。倪祥明用生命践行使命的自我牺牲精神,永远鼓舞和激励着后来人。
  倪祥明的家乡河南省杞县县委书记韩治群说:“倪祥明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犹如一支永不熄灭的火炬,照耀着革命老区杞县奋力前行。如今杞县130万人民已全部实现脱贫,以实际行动告慰先烈。”
  倪祥明生前所在部队115旅一直用英雄视死如归的精神,锻造军魂,凝聚血性,激发练兵备战热情,催生敢打必胜的信心。
  原343团复转到沈阳的以马明新为代表的几十名官兵,从2008年开始,每年清明节都到烈士陵园祭奠倪祥明。他们打出的横幅是“倪祥明,这些战友都是你的亲人。”


  首创朝鲜战场坑道战范例的高云和

高地长歌钢铁志;
  丰碑永勒战神名。

  1951年12月1日,39军接替47军的防御任务,担负西起临津江,东至孝龙岱,总长40华里的防线。在这条防线上有一个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的190.8高地。它的南面与美65团2营防御的334高地相距仅800米。
  翌年5月15日,350团1连奉命接防此高地。全连在原有工事的基础上,奋战三昼夜,构筑一条30米长“U”字形坑道。
  后来连队接到紧急增援任务,连首长把坚守190.8高地的任务交给了脑子灵活、作战勇敢、在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的6班班长高云和。
  连队出发前,连长和指导员对高云和说:“这个高地是39军临津江东岸阵地的前哨,又是大部队前进的必经之地,你们一定要守住这个阵地。”高云和当即表示:“请连首长放心,坚决完成任务。”
  为夺取阵地防御战的胜利,6月11日,高云和与副班长芮朝寿组织全班认真研究制定了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预案。
  6月12日早晨,12架敌机飞到高地上空进行一阵狂轰滥炸后,逃之夭夭。中午时分,监视哨突然大喊:“班长,敌人爬到山顶了!”高云和手持转盘冲锋枪冲到坑道口,一看起码有两个排的美国兵正在向阵地逼近,他意识到硬拼死打不行,只有保存好有生力量,才能有效地消灭敌人。于是他命令全班马上进入坑道。他与副班长守在坑道口。这时冲上来的敌人甩了一颗手榴弹,正落在他脚下,嗤嗤地冒着白烟,他喊道:“快卧倒!并立刻抓起手榴弹扔了出去。接着,敌人又投过来两颗,他和副班长各来一脚踢了出去。他们俩又一口气投出十多颗手榴弹,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面对现实环境,高云和想,当时挖这条坑道是为屯积粮弹饮水和防炮,现在要把它变成堡垒和新的作战平台。为了保存自己而又守住阵地,必须改变战术,转入坑道作战。他对大家说:“敌人现在还不知道坑道的秘密,我们决不能让敌人打进坑道里来,守住坑道就是胜利。”为了适应坑道作战的需要,他立即组织大家加固坑道,在坑道的两个入口处各筑起一道胸墙,并把旧大衣浸上水,搭在墙上,以扺挡敌人的子弹。然后,他把全班分成三个小组,他和副班长各带一个组守在坑道口处,另一组留在坑道内看护伤员。
  团长王秀法非常关注190.8高地的情况,特派3连连长李汉友带一个班和一部报话机增援6班。李汉友对高云和说,咱们不仅要守住阵地,还要主动出击,寻机歼敌,吃点“牛皮糖。”
  13日,天刚亮,高云和与副班长各带一个战斗小组,分两路悄悄地摸到敌人正在睡觉的交通沟前,投了几颗手榴弹,炸得敌人鬼哭狼嚎。
  中午12时许,一个坑道口处突然传来一声闷响,并冒起一团黄烟,气味异常。高云和喊:“敌人放毒啦!”大家听到喊声,抓紧用湿毛巾把口鼻捂上。富有坑道作战经验的李汉友急忙从床铺上扯来一块雨布,堵在坑道的拐弯处,使同志们躲过了一劫。
  夜里,高云和带着张成恩、戴永洲潜伏到敌人阵地,看到山坳处有几个美国兵正坐在那吃东西,旁边还架着2门60炮。他从正面攻击,让张、戴从两侧迂回,匍匐前进到距敌人30米处,他喊“给我打!”3颗手榴弹几乎同时爆炸,打得敌人死的死、逃的逃,还缴获了自动步枪2支、卡宾枪1支、60炮2门、步话机1部。
  14日天刚亮,高云和听到坑道顶部有动静,他跑出去一看,几个美国鬼子正在凿洞,准备放炸药包。他朝着敌人就是一棱子,当时就撂倒了几个。穷凶极恶的敌人凿顶爆破失败后,又使用了火焰喷射器和汽油弹。高云和手疾眼快,向着火处接连投出几颗手雷,把火势压了下去,最后大家用锹镐、衣服被子把火扑灭。
  几天战斗下来,坑道里仅有几桶水用尽了,大家藏在坑道里感到热得难受,渴得难忍。有的干脆把衣服脱掉,趴在地上或靠在墙上,借着潮湿的墙壁和泥土解热。有的渴得没办法,就伸出舌头贪婪地舔着墙上渗出的水滴和湿泥,有的嚼点牙膏。
  15日早晨,报话机里传来师参谋长薛复礼的声音:“你们的英勇作战,创造了坑道战的先例,希望你们要继续战斗下去,师首长将迎接你们凯旋。”
  15日22时15分,在炮火的支援下,117师副师长韩曙指挥8个步兵连,从不同方向向190.8高地发起总攻,仅用5分钟就胜利地结束了战斗。李汉友、高云和同坚守阵地的勇士们,同大部队一道欢呼着胜利。
  39军军史对高云和及6班有这样一段记载:“坚守坑道5昼夜,战胜敌8次坑道口爆破,5次凿顶爆破,2次施放毒气,3次火焰喷射进攻,组织反击20余次,杀伤敌30余名,首创朝鲜战场坑道战范例。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给6班荣记集体特等功一次,授予‘二级英雄班’称号;给班长高云和记特等功一次,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我的老处长贾瑞珍读了这一节,感慨不已,特赋诗一首:
  山脚山头皆敌军,山腰挖洞苦存身。
  火喷弹泻无休止,水断粮光搏斗频。
  嚼咽牙膏求解渴,依凭石壁作凉茵。
  五天五夜拼坑道,百炼英雄钢铁人。

  我与老英雄高云和是相距不远的长春地区老乡,在部队时就熟悉。我转业后又与他同住营口市,我和他女儿高萍同在楹联学会学习。这次写她父亲英雄事迹时,她向我提供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材料和照片。她动情地说:“我老爸一愰已经走了十四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永久镌刻在我们心中,他的身影从未走远;他骨子里的那种军人血性,永远激励我们砥砺前行。”


  同美国人打了一场东方“直布罗陀”战斗的赵志立

第四次战役开始不久,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于1951年3月又搞了一个“撕裂者行动”,欲将志愿军在汉江一带的防线撕开,抄西线志愿军防御的后路,把战线推向三八线的以北。
  3月间,115师完成从洪川到春川的防御任务后,部队撤到北汉江。军长吴信泉命令344团1连原地不动,坚守紧挨着华川湖的288.4高地,以阻止鹰峰山之敌北犯。
  该团团长徐鹏对1连连长赵志立说:“你们连在这里要有独立作战的思想准备,当务之急的是要把工事修筑好。”
  遵照团长的指示,赵志立和指导员林彦荣组织全连按照打恶仗的标准构筑工事。几天下来,共修筑堑壕1800多米,暗壕400多米,隐蔽部30个,射击工事250个,暗地堡11个,破坏道路200多米,正面挖堑壕800多米(阻止坦克进攻)。靠近华川湖有5处能登陆的地段,都加以破坏。地堡和掩壕均用5至7层大圆木和积土覆盖。全连的交通壕相连相通,构成了支撑式环形防御阵地。
  4月9日下午,赵志立从望远镜里发现,对面山上的美陆战1师3团有进攻的迹象,便立即命令全连进入战斗状态。他来到2排阵地,对5班长王文海说:“你们班的阵地是全连的关键部位,不能让敌人上来一步”。
  15时,美军沿着山脊向2排阵地发起攻击,2排长带领全排顽强地阻击。16时,敌机、大炮开始对1连阵地实施轰炸,赵志立立即命令除观察员外,全部进入工事隐蔽。炮火刚停,大约有两个连的敌军分别向1排、2排阵地发起攻击,两个排协同作战,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这时天已黑了,赵志立判断明天敌人将会有更大规模的攻击。果然,10日8时,敌人以一个营的兵力,在飞机大炮的支援下,再次向二排阵地发起猛烈攻击。赵志立指挥全连依托坚固的防御工事,集中火力,严防死守,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毙伤敌100余人。
  10时,恼羞成怒的美3团又以一个营的兵力向5班阵地发起攻击,赵志立冲在五班阵地,端起冲锋枪一面向敌人射击,一面鼓励战士们,誓与阵地共存亡!并命令6班快速出击,增援5班。这两个班同敌人展开了近战。5班长王文海和刘庆华各端起一挺机枪,一阵横扫,硬是把敌人打了回去。
  下午2时许,赵志立用报话机向团首长报告了战况。团长鼓励说“你们打得好,要继续坚持下去!”
  11日一大早,敌机、大炮又开始了轰炸,炮火比前两天更加猛烈,部分交通壕被摧毁,山顶变成一片火海,有些战士的衣服着火了,就倒在地上打几个滚,爬起来继续战斗。5班长王文海干脆把燃烧的衣服甩掉,光着膀子同敌人搏斗。当敌人再次冲到阵地时,已负重伤的他猛地爬起来,端起机枪又是一阵扫射,最后倒在血泊中。一个叫刘庆华的战士接过班长手里的机枪,朝敌群猛打,逼得敌人败下阵去。最后他按照连长的命令还摧毁了敌阵地一门无后座力炮。
  12日,1连又连续击退敌人两次进攻。至此,赵志立指挥全连官兵坚守阵地4天4夜,打退敌人从一个排至一个营兵力的10余次进攻,歼敌400余人。为保障华川湖蓄水和北汉江口水位上涨,实施水淹美军陆战队的战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为此,军授予该连为“288.4高地守备英雄连”光荣称号,给予赵志立记二等功一次,给予王文海追记一等功。
  1951年7月,在板门店谈判期间,美联社记者提出要见见中方288.4阵地的指挥官,他们以为这个死硬的军人起码是个加强营的营长。赵志立应邀到板门店参加记者会时,身着一套新军装,手提公文包,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显得格外帅气潇洒。美方记者问:“尊敬的赵先生,你今年多大年龄了?你确实是位连长吗?”
  赵答:“我今年22岁,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中的一个步兵连的连长,我指挥全连同美陆战1师3团开始作战的那天,正是我的生日  。”接着他讲述了坚守阵地的全过程以及那个高地的地形地貌。各国记者对中国这位威武而不失文雅的年轻英俊的军官颇感兴趣。一位记者站起来说:“赵先生,听了你的讲述,让我想起了当年西班牙人与美国人争占直布罗陀半岛获胜的情景,你就是东方的“直布罗陀”战斗的胜利者。那几天,赵志立的名字和照片频频出现在西方一些国家的报纸上。这可谓:
  华川湖畔,布阵排兵,四天四夜歼强敌;
  板门店中,严词义正,一举一言壮国威。

  这个名扬西方的胜利者,在后来的军旅路上,创造过许多辉煌,也遇到过挫折与坎坷。1978年底,北疆边境趋紧,被任命为黑龙江省军区独立师师长,镇守牡丹江。因其才能和工作出色,后来被提升为黑龙江省军区参谋长。
  记得他离开115师那天,我到车站为他送行。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别竟成为永别。2019年6月29日,他的那颗饱经沧桑、过度疲惫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走完了他传奇与光辉的一生。他的子女遵照其遗嘱,把骨灰撒入大海,实现了他“生,为一寸国土不可丢而战;死,一寸国土也不占”的诺言。
  后来,听说此情此景,我动容了,并含泪写下这样一段文字:“我敬重的老首长啊,您带着辉煌,带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爱,悄悄地、默默地走啦。走时没有惊动战友和部下,就连跟着您几年的秘书和警卫员也没告诉一声。大海,是您一生的眷恋。您16岁从山东半岛渤海岸边走来,渡长江,跨鸭绿江,镇守牡丹江,最后,您的忠魂犹如一朵永不消逝的浪花,伴着那奔腾的江水流入大海。大海是您军旅生涯的起点,也是您人生旅途的归宿。当年您亲切称呼的小步祈盼您在那惊涛骇浪的大海中永生。”


  率先用高射炮夜间打敌机的陈文仪

老军长吴信泉所著的《三十九军在朝鲜》一书第二十一章中写道:“在志愿军所有的高射炮部队中,115师高射炮营是第一个也是唯一提出夜间打飞机的。我和军里领导毫不犹豫地批准了这种大胆和积极的作战方案。”这一作战方案的提出者和指挥者,便是时任115师高射炮营营长陈文仪。
  这个从抗日烽火中走来的苏北热血青年,过去曾多次立功受奖。1951年10月19日入朝后,他目睹了敌机狂轰滥炸,给中朝两国人民造成深重灾难的情景,义愤填膺,怒发冲冠。作为一个高射炮营的营长,岂能容忍美国佬如此嚣张!为此,他和教导员傅亚组织全营指战员悉心研究对空作战的战术技术。
  1951年6月2日,该营奉命到朝鲜阳德铁路车站执行对空作战任务。阳德是交通枢纽,又是志愿军军需物资的周转站。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把这里作为轰炸的重点目标。全营移防到阳德后,陈文仪把三个连部署在车站机车待发处至北侧600公尺处三个点,营指挥所设在2连阵地。
  6月8日上午8时10分至12时,该营先后三次击落敌机7架。从此,阳德车站上空成为敌机飞行员胆颤心惊的地方。
  敌机白天不敢来犯,就趁夜间出来偷袭。在战场上善于应变的陈文仪,带着参谋连续几夜在外观察敌机活动情况,发现敌机夜间比白天飞得低,也飞得慢。这对炮兵射击来说,命中率就会高些。夜间对空射击虽然比白天难度大,但只要严格训练,提高技术战术水平,击落敌机是可能的。
  为此,白天他组织人员在山上安装假飞机,训练瞄准;夜间到各连阵地与炮手们一起用耳机听敌机的声音,从声音中分辨敌机的机型、航向、高度和航速。他还把每天夜里记录下来的敌机架次、航向、高度等情况综合起来,同各连指挥员一起分析敌机的活动规律,研究夜间对空射击的炮火配备和具体战术。后来他们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了作息时间,白天睡觉,夜间训练。大家感到这样训练,注意力集中,效率高,效果好。炮手们说:“营长把我们的耳朵训练得白天能代替观察镜,夜间能代替探照灯。”
  1952年9月2日夜,陈文仪接到观察员报告:“3号上空发现敌机B-28两架”。两机水平距离1500公尺,高度1000公尺。他立即下达命令:“各连打追点射击,水平火网,射角35,——放!”话音刚落,一架敌机中弹,拖着一道火光栽了下来。第二架敌击见我方火力猛烈,突然把高度降到500公尺,向2连阵地俯冲。陈文仪立即命令该连“用冲击射击的方法向敌机的声音目标射击”。2连对高空织起了几道火网,顷刻间,只听几声巨响,这架敌机歪歪斜斜地掉了下来。
  这仅仅是该营夜空火网的初胜。在以后的半个月里,又击落敌机7架。
  在朝鲜战场上,陈文仪指挥全营共击落美军各种战斗机和轰炸机59架,击伤敌机58架,生俘敌飞行员12名。
  115师高射炮营夜间打敌机的战绩和经验受到志司的通报表彰,并引起了苏联顾问的浓厚兴趣。他们要求见见这位在没有雷达和探照灯的情况下,指挥打掉敌机的指挥员。陈文仪应邀前往志司,苏联顾问一看这个身材高大、仪表堂堂的年轻营长,非常惊喜地竖起大拇指说“很好,你真是了不起呀!”
  这位“了不起”的营长,后来任115师副师长。他在职时,我跟他下过部队;他离休后,与我同住一城。他年近90的那几年,仍腰板笔直,脚步轻盈。但自然规律是无法抗拒的。这个硬朗的老人于2013年5月4日驾鹤西去,享年93岁。我怀着崇敬之心,怀念之情,写了这副挽联:
  倥偬数十载,智勇双全,夜打飞机惊敌胆;
  伤悲彻九霄,官兵一道,心怀敬仰忆音容。


  用血肉之躯扫雷的张财书

赴汤蹈火扫雷手;
  视死如归壮士心。

  1951年新年前夕,担负突破临津江主攻任务的116师首长把突破临津江南岸的第一个重点目标,即192高地的任务交给346团1连(先锋连)和4连(常胜连)。1连连长朱子玉表示:“如果我没有过江就牺牲了,请组织上把我埋在江南岸的阵地上”。4连有些干部战士还写下了“坚决完成突破任务”的血书。担任扫雷组组长的4连3班班长张财书,在决心书上写道:“我们决心把雷扫干凈,如果手被炸断了,就用脚;如果脚也炸断了,就用身子去滚”。这铮铮誓言,彰显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气概。
  1950年12月31日16时40分,汪洋师长一声令下,隐蔽在山峦上的近百门火炮齐声怒吼,上万发炮弹犹如冰雹似的砸向对岸的敌人阵地。借着月光,在炮火的掩护下,张财书带着赵振海、金玉山各自拖着一根自制的三米多长的扫雷杆,沿着交通壕奔跑。大家一看扫雷组过来了,都喊“快躲开!开路先锋过来了。”同志们都纷纷让路。一个老兵上前拍着张财书的肩膀说:“伙计,把雷排干净,江那边的活我们全包啦!”他们也来不及搭话,一口气跑下山,穿过一片开阔地,匍匐前进到一个沙丘下。张财书伸头向前看了看,只见一片茫茫雪地。雪地上没有人和动物的脚印,他断定这里就是敷雷区。他对赵振海、金玉山说:“你们俩在这里隐蔽好,我以前排过雷,我先过去。”说完,他拖着扫雷杆便爬向雷区。敌人可能发现了他的行踪,打了一阵子机枪。他爬到一个凹坑内,把长长的扫雷杆伸过去,勾住连接地雷的铜丝,使劲一拉,几颗地雷同时爆炸,顿时沙土飞扬,气浪冲天,把他推出好几米。烟尘散去,他正要向前推进,发现扫雷杆被炸断了。他急忙返回沙丘,看见赵振海抱着金玉山呼唤,但无论怎么呼喊,也没有回音。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嘎然而止了。
  此刻,张财书一股怒火涌上心头,他丢下一句话:“赵振海,我倒下了你就上”。他抓起金玉山身旁的扫雷杆,再次冲到雷区,连续引爆了几组地雷,炸得山崩地裂,扫雷杆被埋在泥土里,他用力一拽,前半截不见了。他正想返回沙丘时,见赵振海朝他跑来,敌方机枪的曳光弹围着他们闪动。赵振海迅速把最后一根扫雷杆传递给他,并说“班长,你千万要当心啊!”话音未落,张财书就冲到雷区,卧倒在雪地上,心里默念着“我的宝贝杆子啊!完成任务就全靠你啦!”他小心翼翼地把雷杆向前伸去,又连续勾响了几组地雷,有颗雷就爆炸在身边,他一时感到眼花脑胀,满脸流着血,左腿和右手也失去了知觉。他強忍着疼痛,用左手举起半截杆子,放声喊“赵振海,快上啊!”连呼了好几声,也不见动静,他爬过去一看,赵振海也为掩护自己而壮烈了。
  这时只见我方的炮火更加猛烈,这预示着步兵马上就要发起总攻。如果不在最后几分钟内把雷清除干净,就会有很多的战友在这里倒下,就会影响整个战役任务的完成。他躺在雪地上,望着那打红了的夜空和一枚枚腾空升起的信号弹,听着那一阵阵冲锋号声,看着那不远处一群群冲杀过来的勇士,突然坐起来,把身子横过去,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使命担当,毅然决然地向雷区滚去,瞬间爆炸声响彻山谷,通往胜利的道路终于打开了!1连和4连冲杀在最前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占据了192高地,整个346团、整个116师,以排山倒海之势涌向对岸,仅用11分钟就突破了敌军的江岸防线,胜利地完成了突破临津江的任务。张财书的这种“不做英雄归来,便做英雄死去”的大无畏精神,激励着全团、全师指战员向汉城挺进。
  过江后,346团派人从雷区找到赵振海、金玉山的尸体,但张财书却怎么也找不到,都以为他已经粉身碎骨了。后来才知道,当时被炸得血肉模糊、奄奄一息的张财书被担架队及时抢救回来,送到后方医院治疗,才得以起死回生。鉴于张财书在战斗中的突出表现与贡献,上级给他记一等功一次,并授予“扫雷英雄”称号。
   这位英雄后来如何,我查了所能查到的资料,并走访了在346团工作过的老同志,都不得而知。那场战争虽然离我们渐渐远去,但英雄张财书的名字,我们永远不能忘却。
                

让军魂永驻

披坚执锐英雄气;
  忘死舍生铁血魂。

  我写的这几位英雄和优秀指挥员,只是39军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的一大批英模中的代表,还有7200多名把鲜血和生命永远留在朝鲜国土上的烈士们,其中还有许多无名英雄,我们永远不应忘怀他们。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39军是一支历史悠久,战功卓著,英雄辈出,战将如林的军中劲旅。
  它具有打大仗,打硬仗,打恶仗,打败美国头号王牌师的底气。
  它具有当先锋、打头阵,摧锋于正锐,挽澜于极危,敢于同强敌血战到底的勇气。
  它具有攻必克、守必坚、追必猛,速战速胜的锐气。
  它具有老子才是王牌,敢摸老虎屁股,敢扒老虎皮的霸气。
  它具有不争功,不居功,不自夸,不自傲的大气。
  它具有为和平而战、为人民而战、为友谊而战的正气。
  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共和国,有了这样一支永葆英雄气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就能所向披靡,无往而不胜!


  供稿作者:步秀祥

原创发布:营口之窗官网

版权声明:营口之窗所有稿件,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截取使用。

相关热词搜索:青春 热血 军魂

上一篇:营口老牌网络公司“爱思达”入驻网红电商产业园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