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要分享 > 营口故事 > 正文

盖州《胜天飞渡:一座水利丰碑的时代记忆》——张德松

张德松

2025-07-11 08:00:00   来源:营口之窗   阅读:

(营口之窗“营口故事”)《胜天飞渡:一座水利丰碑的时代记忆》

张德松(辽宁盖州)

每当驱车经过盖州陈屯镇那座横跨山谷的胜天飞渡,斑驳的混凝土表面总会将我的思绪拉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这座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水利建筑,不仅承载着几代盖州人的集体记忆,更铭刻着"农业学大寨"时期人民群众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

在"水利是农业命脉"的号召下,盖县(今盖州市)于七十年代掀起了规模空前的兴修水利热潮。据《盖县水利志》记载,这一时期全县共建有石门水库、胜天水库、青石岭水库等各类水利工程近百座,配套修建了包括暖泉渡槽、蔡峪渡槽、安平渡槽等在内的系列输水设施。其中,陈屯镇胜天飞渡以其独特的建筑工艺和保存完整性,成为这段历史最生动的见证。

这座采用传统培土法技术建造的渡槽,是当时盖县最大的水利配套工程。三百余名建设者历时三载,仅凭铁锹、扁担、独轮车等简易工具,硬是在崇山峻岭间架起了这条"人工天河"。其主体结构横跨两座山头,全长287米,最高处距地面达32米,堪称现代版的"愚公移山"壮举。

驻足渡槽之下,仰望那些历经半个世纪风雨依然坚固的拱券,仿佛能听见当年此起彼伏的劳动号子。老支书王德胜回忆说:"那时没有机械,全凭人挑肩扛。白天红旗招展,夜里马灯如星,谁都不肯落后。"正是这种战天斗地的精神,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如今,虽已退出灌溉主力的历史舞台,胜天飞渡却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2019年,它被列入盖州市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成为红色教育基地。每逢节假日,总能看到年轻人在此驻足,用手机记录这座凝结着父辈智慧的建筑丰碑。

有张德松诗为证:《胜天飞渡(通韵)》锤斧开山斗志昂,天河飞渡入康庄。清泉甘洌思谁引,胜过愚公咏续长。

这座渡槽不仅输送过滋养万亩良田的清流,更传递着永不褪色的奋斗精神。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民群众团结奋进的力量永远是最宝贵的财富。

供稿作者:张德松(盖州)

原创发布:营口之窗官网

更多信息,请关注营口之窗公众号、视频号:营网天下

版权声明:营口之窗所有内容,转载须注明来源,禁止截取改编使用。

相关热词搜索:营口 原创

上一篇:关于营口名字的由来——曲笑范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