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要分享 > 营口故事 > 正文

关于营口名字的由来——曲笑范

曲笑范

2025-07-08 07:25:00   来源:营口之窗   阅读:

(营口之窗“营口故事”)散文:关于营口名字的由来

营口:在岁月长河里你是一首流动的诗

文/婉琳(曲笑范)

暮色漫过渤海湾时,营口的浪尖总泛着细碎的金芒,恍若历史遗落的万千碎钻。这座枕着辽河入海口的城市,自三国时期便以“辽口”为名,将名字镌刻在滔滔西流入海的河水里。那时的潮声是天然的编钟,商船往来如穿梭的银针,把渤海与内陆缝缀成一幅流动的绢画,每一道波纹都漾开未知的远方。

时光碾过魏晋的车轮,“历林口”也是那时的名字,在史册间低吟浅唱。它像被岁月珍藏的璞玉,在静谧中沉淀出温润的光泽。或许那时的渔火曾照亮归航者的眼眸,岸边的芦苇荡里藏着无数未说出口的故事,城市在星斗的注视下同芦苇一起悄然生长,等待一场破茧成蝶的蜕变。

及至明朝,又称为“梁房口”,宛如初绽的牡丹,在港口的繁华中舒展芳姿。桅杆如林,码头喧闹,声震云霄。满载鱼获的木舟与载着丝绸瓷器的商船擦肩而过,不同地域的方言在此交融成独特的韵律。商贩们的吆喝声、船工们的号子声,谱写成一曲激昂的市井乐章,将这座城市的活力推向巅峰。

清代康熙年间,命运的画笔为这片土地勾勒出新的轮廓。朝廷允许蒙古巴尔虎人在此放牧,巴尔虎人的毡帐如洁白的云朵,在广袤的原野上绵延成营垒般的奇观,很像安营扎寨的营房,“营子”之名应运而生。而潮汐的魔法更为此地赋予神秘注脚——潮涨时,海水漫过纵横的沟壑,将大地的纹路悄然隐去;潮落时,沟涧重见天日,现出一道道的“潮沟”似岁月留下的沧桑掌纹。“没沟营”三字,被刻在河畔巨石之上,任风雨摩挲,却始终清晰如昨,成为时光的密语。

同治年间,“营口”二字从历史的云雾中走来,1861年的开埠,“营口”正式登上时代的舞台。随着海关道署的设立,这座城市如同一艘扬起风帆的巨轮,驶向更广阔的天地。西方的汽笛声打破了东方的宁静,本土的智慧与外来的文明在碰撞中迸发火花。这里不仅是货物吞吐的枢纽,更成为红十字精神萌芽的沃土、成为红十字精神的发原地。民族金融业崛起的摇篮。命名营口为“东方贸易总会”“关外上海”的美誉,是营口用它百年时光书写的辉煌注释。

而今漫步营口,老街的飞檐翘角仍在诉说往昔,现代的霓虹光影却已照亮未来。晨雾中的辽河泛起粼粼波光,仿佛在轻轻摇晃着千年的记忆;夜幕下的滨海大道车水马龙,展现着城市跳动的脉搏。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活力在此完美交融,每一阵海风都裹挟着千年的故事,每一块砖石都镌刻着岁月的深情,让这座城市在时光的长河中,永远闪耀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这就是我的家乡—营口!

供稿作者:曲笑范,营口之窗特约撰稿人

原创发布:营口之窗官网

更多信息,请关注营口之窗公众号、视频号:营网天下

版权声明:营口之窗所有内容,转载须注明来源,禁止截取改编使用。

相关热词搜索:营口 原创

上一篇:盖州团甸望宝山金马驹的传说——张德松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