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营口专访 > 正文

营口人物访谈:原学玉老师和他的诗(温明泉)

温明泉

2022-04-09 07:23:00   来源:营口之窗   阅读:

(营口之窗“营口专访”)原老师和他的诗

温明泉

原学玉 老师

初识原学玉老师是在一个诗词及书法作品展览活动上,大约是十几年前的事吧。记得是一个秋日的上午,云淡风轻,阳光和煦,我应一位忘年诗友之邀,去现场参观。原本我对这种展览一点兴趣没有,是不肯去凑热闹,主要怕和陌生人见面,不知道说什么,要么麻烦,要么尴尬,不如蔫悄的找个清凉处,看会儿书,或发会儿呆。但是这位诗友还告诉我原老师也能到场,于是我决定去见见时为营口诗词界颇具威望的编辑的原老师,以感谢他对我一组诗作的编辑和点评。去的很晚,参观的人比较多,我在展厅内走马观花的看了几面墙,诗雅词正的,龙飞凤舞的,当时还有几处留下了印象,现在是都记不得了。

看到一位年长者,身形比较修长,面容清癯的,感觉是想象中的原老师的模样,就冒冒失失的上前致问;

“您是原老师吗?”

“哦,我不是。你找原老师,他刚才还在。”

长者转过身问另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

“见到原老师了吗?有人找他。”

年轻人带我从几位正在寒暄、谈论的人旁边走过,在一洞窗的旁边,看到一位独自面墙的人,正是原老师。一如我的臆想:身材瘦削,头发花白,面庞清癯,声气和蔼。

从那以后,我和原老师会时常联系。

原老师的诗我拜读多篇,主基调应该是工稳,雅正,深刻,醇厚。最近拜读了大作《时逢大雨,读史感赋》,全诗如下:

七律.时逢大寒,读史感赋

是非成败梦萦回,多少雄图付劫灾。

万里烽烟家国恨,千秋功业雁鸿哀。

江山冷到曾经雪,天地寒酬几度梅。

廿四番风都阅尽,水舟载覆总相催。

这是一首咏史诗,但不是赞美诗,没了慷慨激昂,多了沧桑悲凉。首联出句,一步到位,直奔主题,没有铺陈。仿佛一位长者,斜榻合书之后,眼前浮现的都是成败消长,生死悲欢,于是提笔而就,直接就埋下了全诗的主干。常规的讲,接下来中间两对应该是成功对失败,繁华对萧索,或引经据典,或堆砌造作,但是这里没有。出句似乎要评论成败,但对句却剑走偏锋,直接把思绪拖进了“劫灾”,不得不说这种立意窄,偏,有如走进死角或绝壁。但也恰恰是这种走钢丝的立意方式,使接着来的两联只剩一种应对方式了。

二联给出了万古烽烟,直接牵扯出家仇国恨。此处让人不由得联想起无定河边骨,汴州城里歌,哪块是家仇?哪声是国恨?谁又分得清,正是国破家不全,人亡国尤在。烽烟总不是炊烟,恨此去家远,恨难平国事。随之对出了千秋功业。怎地评说,鸿雁经天,无非过客,功也好,业也罢,总是要过去,黄金台,凌烟阁,都在哪里?万达的推土机隆隆作响,马云的点钞机又烧坏了几台?道有常而六合无常,六合有常而万象无常,万象有常而人心又如之何。

三联两句是全诗的精要,也是点睛之笔。江山冷,难消朝日三冬雪,天地寒,犹记迎春几度梅。以江山尤冷,天地忌寒来渲染历史上那些劫灾烽烟所造成的影响,即宏阔大气,也深邃悠长。有用雪与梅关系来比喻往复和循环的,也有借以慨叹时光荏苒、世情冷暖的。有了梅的相随即使再大的雪也是有希望的,生生不息的希望,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天道轮回吧。

尾联更看出原老师的襟怀。二十四家都理了一番之后,无非也是如水载木舟一样的历史演变过程。这里只是据实将沧桑的历史过程一言以蔽之,不做多余的评说。正如往圣所言:圣人怀而不论,述而不辩,看来原老师是深得其要义。古往今来相生相杀、亦载亦覆,汉冢唐宫、王梁谢燕,曾经有多少血雨腥风的演绎,如今就有多少酒肆茶间的故事。全诗从开篇到结尾虽以成败和载覆相呼应,但是,重心都在“败”,“灾”,“恨”,“哀”,“冷”,“寒”和“覆”上,这是对历史的反思和觉悟,凝重悲怆。朝来鱼腹新鲜菜,正是江湖老钓翁。呜呼哀哉,切莫相催,切莫相摧!

这首诗是原老师诸多作品中的一篇,也不能算代表作,但是已经可以窥见其学养的功力,用词的雅正,韵律的端庄,着意的深邃和回味的甘醇。

原老师年近八旬,仍能坚持读书,坚持笔耕,我很佩服。我总觉得这是修养,也是德性。居安思危,匹夫忧国,当此纷纭烦扰、波谲云诡的世况下,或许这就是精英忧患意识吧。

供稿作者:温明泉(写于营口)

原创发布:营口之窗官网

版权声明:营口之窗所有内容,转载须注明来源,禁止截取改编使用。

相关热词搜索:营口 原创 分享

上一篇:营口:假期我带孩子玩,只过家玩不办班
下一篇:大石桥:山坳中的逆行者“黄一中人”(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