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营口专访 > 正文

让大山里的娃娃走出山沟沟……

跨年专访:周军,心中有一座巍峨壮丽的山峰

蔡恒学

2021-12-31 08:00:00   来源:营口之窗   阅读:

(营口之窗“营口专访”)周军:心中有一座巍峨壮丽的山峰

与人相识,缘于情趣相投。2021年初秋,一个丹东文友来鲅,提前约好邀请的几位本地文学爱好者,小酌谈诗论文,恰巧这个人也在其中。

席间杂话此不赘述,因为早想请客,席末我偷偷溜出去结账,他也出来,与我争着付钱,诚恳和焦急的模样给我留下极好印象。几经解说,他终于退步,让我达成心愿。由此不爱交际的我主动和他互加微信,成了不多却能交心的朋友。

周军同志近照

这是个一眼看上去,似乎有点儿“奸滑”的中年男人,还有着最近大火的明星王千源的样貌。这一说辞,连从未见过他的女儿,也向我证实:这个周叔,长得太像明星王千源啦!当我把这一“飘扬”他的喜讯向他说来,这哥们竟笑得合不拢嘴,喜不自胜地对我说,好多人这么说他。还自以为是的说,有机会他去干个第二职业一一模仿秀,难得的老有童心。这家伙小眼叭叽,又瘦又高,浮躁的社会能有这样的乐观、自信,让他的形象在我心目中又高大了几分。

我一般是不太爱夸人的,可与他相往中,我越发觉得,他身上散发出常人少有的正能量,这也是我对他敬佩的原因之一。往往从一些小小不言的细琐事上,便可见一斑:极其热心,有求必应。他说他最见不得别人着急。东家有大龄剩女,需要找对象,他张罗保媒拉芡,西家孤寡老人儿女不在家边,他满世界买米买药;谁家狗丢猫跑了,他马不停蹄多方打听;谁家来客人多了,他笫一时间帮联系宾馆饭店,他真是个闲不住的人。从前有事找雷锋,现在朋友圈里是有事喊他,真够他忙活的。这不,前天我着急去新闻大厦取东西,电话一喊,他竟然去给别人送兔子去了,那兔子还是现管别人要的,就为了满足同事家孩子的动物实践课。有次我下班回家路上,碰巧有只鹦鹉从别人家飞出,被我捉到,刚一发朋友圈,竟被他喊道,他要了,说要送一个叫老邢的朋友,省得老邢在家寂寞。我说一抓到,就找了主人了,他说,瞅瞅,那一个网袋就打发了?对小鸟一点不好,找个好人的话小鸟得多享福!他居然为小鸟的后事也操心。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实真正的志士仁人,无论大事小事,都可以见到人的善良与本真。

疫情期间,没有人要求周军去参加抗疫一线工作,但是他自愿穿上了防疫服,成了年纪最大的志愿者之一,每天为居民扛面送米送菜……

平时,也许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乞丐流浪汉等,因为这种场面很常见,你想帮也帮不过来,再说你就是帮得了一时,也帮不了一世,所以很多人选择漠视而过,但是周军却不这样想。

2020年12月,那是一个周六的傍晚,天气十分阴冷。外出回家的他,走近鸿基海岸小区,正准备开门进入时,转头间,他看到路边门市屋檐下,一个衣衫褴褛的人蜷缩在哪里,冻得瑟瑟发抖。他放弃了回家的想法走过去,心头一转,他怕这大冷天那人被冻死。他看见席地而坐的那人旁边放着破棉被,如果晚上住这里,根本不能抵抗风寒。眼看就要变天下雪了,如果在室外过夜,不被冻死,也得冻伤。他上前问他哪里人,为什么在这里不回家?这个人言语不清、混沌地回答说是河南人,在大连干活,具体的问题就说不清楚。他断定这是一个弱智者,为了帮助他度过这个寒冷的夜晚,他急忙拿出电话拨打110警务中心,那边回答说已经救助这人好几次,他均反复逃离,建议拨打市、区两级民政救助部门,永久解决他的问题。那个人看他打电话,以为是要找人抓他,起身就跑。看到他跑,怕他因为智障出现安全交通事故,又怕他不知冷暖跑到哪里冻死街头。周军在后面一边追一边打电话联系,这个人跑跑停停,好似有些害怕,又不想让人靠近他。周军只能跟着他走,跟着他跑,从鸿基海岸追到区活动中心,又从活动中心追到红运体育馆,来来回回转了两圈,几次翻越围栏,引来很多路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热闹,看他为什么追一个傻子?有认识周军的人问他“你追个傻子干嘛?”他说:傻子也是人哪,这样大冷的天,不把他安置好,就得冻死街头。直到两个小时后,区民政局找来的精神救助医护车到来,把这个智障者收入救助站,周军才肯放心地离开。

认识周军的人得知此事对他说,你可真爱管闲事,傻子你也管。周军听了这话只能笑笑,没说什么。我想,只有心中有大爱,对世间生命有无限的悲悯情怀的人,才会象周军这样,他无法在寒冬之夜,看到一个浪浪汉面临冻死而漠然而去。

2020年2月8日,正是鲅鱼圈在肺炎疫情最肆虐的时候,周军看到各个村镇卡口坚持防控执勤的人缺少防疫物质,甚至有时连饭也吃不上,水也喝不上的时候。他悄悄地跑了三家超市,当时已经有物资脱销的迹象。他自费购买了10箱方便面,29碗散盒方便面,30支温度计,五箱矿泉水,送给营口市盖州地区的偏远乡镇——卧龙泉镇的三个卡点。当我问起此事时,他说:看到他们为了疫情防控,冰天雪地地坚守,心里深受感动,自己凭心思做点什么,分担一点他们的不易,心里妥贴些。后来他告诉我,他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穿上了防疫服,成了年纪最大的志愿者之一,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基层普通党员的使命。他每天为居民扛面送米送菜,还打趣说,自己体能大增,饭吃得可香了,任务一完成回家躺在床上,觉睡得更踏实了,有时做梦都在忙活帮人送这送那。他照了穿大白的相,发给我,还配了首小诗。自认为那是他平生最忙碌时刻,那段日子也是他最充实的时光。

在肺炎疫情最肆虐的时候,周军(中)自费购买方便面、温度计和矿泉水等物品,开车送给盖州卧龙泉镇的三个卡点,以表慰问支援之心意。

关于周军这个人,有的人说他怪,有的人说他傻。他总是付之一笑,在他办公室日志上有陶行知的一句话:“傻瓜种瓜,种出傻瓜。唯有傻瓜,救得中华”。看后让人恍然大悟,原来平日里言语不多,不事张望的周军,心中竟有如此境界。

仰望英雄  那些烈士的离去,恰如周天的星辰缓缓坠落。作为一个热心公益的志愿者,周军的英雄情结很浓,为本地区烈士做点实事,早在他的生活中摆上了日程。2021年十一长假,在他的带动下,我们以招商局志愿者名义,第二次驱车几十里,前往卧龙山,给杨运烈士扫墓,庄重献花仪式后,我们主动清理了烈士墓周边杂草垃圾。我们的人生再一次受到了洗礼,也为有他这位好带头人而倍感骄傲和自豪。

疫情期间,周军与志愿者们在盖州卧龙泉检查站卡点,参与执勤工作。

四年前,当一面锦旗和感谢信邮寄到营口港务局局长办公室时,周军这个人的善举才彻底被公之于众。此时,他已凭借自己的力量,默默给陕北一所贫困学校捐助钱款物资多年。当我知道他的事迹后,他向我讲起了他捐助的学校。他说,远方有一群孩子在等待呢,他们的小小心愿,有没有人来帮实现,有没有人来温暖,有没有人来倾听,有没有人来关注。陕北老区的这群孩子:他们蜗居在黄土高原,生活异常艰苦,大多数都来自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他们中有的是孤儿,有的是单亲,有的跟着年迈的老人生活。他们没有零食,没有玩具,甚至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和棉手套。为了吃一顿饱饭,天不亮就从家里出发,十几里山路崎岖坎坷。这是一所私立留守儿童学校,叫马塔学校。地处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周家硷镇惠家砭村马塔自然村,距县城约40公里。这里交通不便,唯一的一条路紧靠悬崖,雨雪天就无法进出,土地贫瘠产出极少粮食作物。学校是被评为“中国好人”的马维帅校长在窑洞里成立创办的。经过三十多年的坚持,现有学生338人,老人家一个人为当地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求学和飞翔的天空。这群孩子里贫困儿童家庭170人,单亲家庭孩子147人,残疾儿童40人。孩子们缺少完整的家庭呵护,缺少必要的生活学习物质,缺少成长中必要的关爱。由于这些孩子长期缺乏亲情的关爱,养成性格孤癖、偏执,不愿与人沟通交流,人际交往能力很差,情感的缺失导致成长的“营养不良”和对外界的“抵触拒绝”。 周军作为营口港志愿者,他从2015年开始关注马塔留守儿童学校,目前已经累计定点扶贫捐助30余次,捐赠物资用于改善学校的教学、生活状况。物品有洗衣机、衣裤、手套、大米、方便面、纸本……还以“一粒米”扶贫基金形式长期开展“点亮微心愿,共圆中国梦”活动,为留守儿童圆梦。用关心、关爱、关注的方式,让他们感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温暖和关怀,促进他们养成勤奋学习、感恩社会的积极心态。

在营口港务局办会室工作的周军,在工作中的情景。

他还娓娓地向我讲起,他走进捐助学校的特殊经历。他说那缘于一种本能的从心底升起的一个愿望。他说当时自己都感到奇怪。一个出生并一直生活在大海边的男人,却对陕北的黄土高原有着强烈的向往。无数个问题始终在他脑海里萦绕。黄土高坡有歌中唱的苍凉吗?人们住的窑洞结实吗?他们吃的面是怎么加工的?他们的交通还是靠毛驴吗?……他在梦里,一回回地身在大西北,惊醒后却还是城里的车水马龙。他于是写下《西行记》这个名字,直言不是为了取宠,也不是要去争斯诺老人的余光。就是怀着一个寻找点什么的情结,满足一下潜藏在血液里的冲动。不知道为什么,他一直觉得自己是黄土高原的孩子。就连身上的“滋泥”也是黄土的残留。世间事心有所想,冥冥中必会有所交待。2016年5月份偶然在一次笔会上,听到了一个陕北农民倾家办私立学校的故事,那棵枯寂的心开始潮湿了,残余的良心如潮般涌动了。过后,有心的他悄悄地打听到了陕西省榆林市子州县马塔留守儿童学校的通讯地址。联系上之后,他在和马守帅老校长多次进行交谈,心灵一次次受到洗礼和震撼。他被老校长的义举感动了!一个不会写字的农民,在生产队解体时,毅然承担了即将关闭的一所只有15个孩子的学校,自费在窑洞里为即将失学的孩子们补习教育。这份坚持一下就是近30年,黑发变白头的辛酸、苦痛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他懂得了马校长多少次想放弃的无奈,他明白马校长多少次没有米、面、水、电开不了门的窘迫。马校长说,一看到孩子们期待的眼神,他就停止了放弃的执念。言谈中周军知道了那里的孩子缺少吃穿,衣裤、粮食是孩子们的急需品。在通话后的两年时间里,他把一件件衣裤通过物流传到了孩子们的手里,这件事做了很久,他自己也没有很在意,只是心安了些许。没想到学校的创办人马维帅老校长委托笔友多方打听,询问到了他在营口港上班,通过400电话查到了集团办公室电话和通讯地址,发出了一封山里孩子的感谢信,邮寄来一面锦旗。周军说他做这件事,内心里是不想让人感谢的,那样反而成为负担,成为强迫自己做下去的“债”。

当今社会,功利主义流传甚广,总是默默无闻地做着大小不等的好事,而且不留名姓,这种人并不多,于在大家都在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一个人要想坚守理想,非常不易。但是我想,在周军的心中,肯定有一座无比崇高的山峰,它非常巍峨壮丽,虽然攀登这座山峰,需要长期的,甚至是一辈子的努力,但他始终如一,坚持不辍。

如今,周军的志愿者团队由当初的一个人的单枪匹马,扩大到几十人队伍。他正信心百倍地策划:让大山里的娃娃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同时他还要让他所在城市里的娃娃,有机会去体验山区的生活。物质上的帮助能给人以温暖,精神上的扶贫更能让梦想开花。2022年他要给山区娃娃们订众多报刊杂志,让他们了解世界,走出山沟沟……

周军,让我们和你一路同行。

供稿作者:蔡恒学,营口之窗特约摄影人

原创发布:营口之窗官网

版权声明:营口之窗所有内容,转载须注明来源,禁止截取改编使用。

相关热词搜索:营口 专访

上一篇:营口专访: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李爱萍
下一篇:营口专访:铭记英雄前辈嘱托 传承抗美援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