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点网谈 > 正文

专题 | 2023年营口春节:烟花爆竹放不放?

郭志民

2022-02-21 09:38:00   来源:营口之窗   阅读:

(营口之窗“焦点网谈”)2023年营口春节:烟花爆竹放不放?

2022年虎年的营口春节,最大的变化莫过于“烟花爆竹”。

以往大年三十的午夜,烟花爆竹的声响此起彼伏,在农历新年的子夜零时前达到高潮——城市天空烟花爆竹的轰鸣声响成一片,人们在“炮竹声中一岁除”中,迎来新的一年。大年初一早晨,人们在清脆的鞭炮声中醒来,走在铺满鞭炮纸屑的路上,浓郁的新年温馨扑面而来。

今年的年三十,当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笔者打开窗户,只见住宅小区以及附近的区域沉寂无声,静悄悄的,只有从远处夜空中传来稀疏的烟花爆竹声。

这一变化,缘于政府发布的通告。春节禁放烟花爆竹,这在营口历史中可能是第二次。今年春节前夕,营口市政府发布了《关于禁止销售和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通告说,为大力改善城市环境和空气质量,有效遏制燃放烟花爆竹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预防火灾事故发生,即日起至4月1日,我市行政区域内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对这个通告,绝大多数市民予以响应,遵守执行。

“禁放”对控制空气质量和火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没有了烟花爆竹,市民普遍反映年味变淡,节日气氛不浓。春晚收视率逐年下降,春节大人们忙着喝酒打麻将,不放鞭炮的孩子们只能靠打游戏守岁,感到春节过得没有乐趣。人们感叹说,“除了春联,春节还有什么?”“春节与劳动节、国庆节没什么区别,就是放个长假而已。”

今年春节期间,市委广场装饰了彩灯,万达、青少年宫门前商业企业也赞助装饰了彩灯,中心城区的市府路、学府路路口等处做了霓虹灯装饰,而渤海大街、盼盼路等主要街路则没有出现往年的大红灯笼;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没有大型文化娱乐活动,城市显得有些冷清。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生动地描绘了我们的先人新年贴对联、放爆竹的热闹情景。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千百年来,海内外炎黄子孙都是在燃放爆竹中度过春节的。爆竹(鞭炮)在中国的起源非常久远,到唐宋之间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爆竹,至明清日臻完善,成为一种独特的东方文化。而烟花也是在爆竹产生之后,从爆竹中演化出来的。从宋朝开始计算,爆竹传承也有一千多年历史了。声声爆竹寄托了劳动人民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进入20世纪后半叶的中国人,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意义已不再是驱鬼、请神,而是继承了具有积极意义的辞旧迎新、欢乐喜庆的文化含义。据说,燃放烟花爆竹中释放的硫磺还有在空气中杀菌消毒作用。响彻云霄的爆竹声,包含着很深的民族信仰和文化心理,亦是民众意识的宣泄。

至上世纪90年代初,出于噪声、火灾等原因,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相继禁止(上海、天津等市部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至1996年,这样的城市已有90多个。其中我省14个市中有沈阳、抚顺、鞍山、本溪、丹东、辽阳等七个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1995年,营口市政府决定:禁止在站前、西市、老边、鲅鱼圈四个城区燃放烟花爆竹。

1996年春节,是我市“禁放”后的第一个春节。除夕夜只有零星的烟花爆竹声,历年那种“大地红”、闪光雷、高升万炮齐鸣,魔术弹、礼花火树银花的热闹场面骤然消失了。在营口数百年的建城史中,这可能是第一个寂静的除夕夜。

今年春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并非营口独有。笔者了解到,辽宁省内14个地级市都出台了有关通告。笔者注意到,根据上级要求的这些通告规定,出台的时间和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期限基本一致。北京以及周边的张家口、天津等城市今年全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为什么今年“禁放”普遍升级?笔者浏览这些城市的“通告”,没有看到特殊的说明,但在内蒙古包头、河北唐山的“禁放”通告中,却发现了按照上级“关于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空气质量保障的工作部署”和“为确保北京冬奥会期间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的字句。天津则在“禁放”规定中开宗明义:“为维护首都地区公共安全和群众人身、财产安全,保障北京冬奥会安全顺利举行。”

从北京周边的张家口、天津、唐山、秦皇岛等地加码“禁放”规定,到距离北京千里之外的吉林等省份却允许燃放烟花爆竹,山东青岛、烟台等10个地级城市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等,不难理解辽宁等地的“禁放”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有关。为了北京“冬奥蓝”,我们做出些贡献,是值得的。

随着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过去,今年的春节已经结束,一个话题却浮出水面:没有冬奥会的2023年的春节,是否可以燃放烟花爆竹?按照营口市今年的“禁放”规定,明年春节不在“禁放”限期之内,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关于烟花爆竹禁不禁,以及如何禁、禁到什么程度,近20多年来,一直存在不同声音,这是正常的。笔者以为,今后“禁与放”都不应走极端,完全禁止或者完全放开,都是不可取的。市民认为,“即使明年仍然要‘禁’,也应因地制宜进行‘限放’,不能搞‘一刀切’。”以往,营口已大大限制了燃放烟花爆竹的空间,只允许春节期间(小年至元宵节)燃放,至于结婚、建房、开业等等一律禁止。有限适量燃放,对未成年人燃放烟花爆竹由大人看护陪同,就可以将燃放烟花爆竹的副作用降至最低点,因此在燃放烟花爆竹上我们不可因噎废食。

在“禁放”说中,有两种说法显然是最站不住脚的,一个是说“放鞭炮会造成雾霾”,这是缺乏科学依据的——雾霾是近些年才出现的,“雾霾说”需要过过脑子;一个是说“放鞭炮是陋习”,放鞭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具有积极向上提升市民幸福感等诸多重要意义,这不是一句浅薄粗暴的“陋习”可以轻易否定的。这种排斥和贬低传统文化的态度实在要不得。烟花爆竹是中国人过年的灵魂和最重要的符号,你能想象在西方国家过圣诞节不摆放圣诞树吗?

终日行驶的汽车排放大量有害气体,是否要禁止上路?天天生产的工厂也会有污染,是否要禁止开工?春节的国人大旅行造成的交通事故人员伤亡,大吃大喝带来的医院患者爆增,节后上班的人们难以进入工作状态……这些“节日病”还少吗?但我们会说禁止过年吗?民国时期以来,“废除春节”倒有过多次,都是无疾而终,得到纠正。

在对待古代建筑、历史文物等方面的传承与保护,由于轻率武断,我们已经有过惨痛的教训,对待传统文化的庙会等亦是如此!

对于祖先留下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珍惜,多一些开放包容,少一些苛刻小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得以传承,这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有的正确态度,也是在洋节冲击下国人“文化自信”的应有体现。我们不希望“爆竹声中一岁除”这个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以及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节日欢乐与节日标识,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终结。

在90年代第一波春节“禁放”实施过程中,就始终伴随着诸多争议,恢复民俗传统的呼声日渐强烈。“禁放”后期哈尔滨、成都和上海等100多个城市开始有限解禁。2009年10月,营口市政府正式“解禁”春节期间不得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

春节前夕,据说是来自权威媒体发表的一篇名为《不宜轻易禁止放鞭炮》的文章,在网络上被刷屏,数万条评论中,多数网友认为,春节禁放鞭炮致使年味变淡,延续了1000多年的传统风俗不能一禁了之。不少网友通过留言的方式表达心声,希望能够在过年期间解除禁燃规定,让大家过一个有传统又有年味的春节。“有人总是拿燃放烟花爆竹的污染问题说事,相较于每时每刻都在运行的汽车、工厂,鞭炮产生的污染都是特定时段的短期现象,完全可以通过科技的手段提升烟花爆竹的排放标准,减少燃放产生的污染物,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

文章认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燃放鞭炮是释放欢乐心情的表达方式,以此来给节日增添气氛和乐趣,禁止放鞭炮必然会让春节黯然失色,了无生趣,过年没了年味儿,青少年们转而热衷于洋节。来自湖南长沙的成新湘建议,为烟花爆竹燃放习俗申遗。在他看来,此举可以遏制不顾民俗民意“一刀切”禁放烟花爆竹、污名化烟花爆竹燃放的传统习俗等势头。

持续三年的疫情,给人们带来太多的痛苦劫难,也给人们带来精神创伤。进入2022年,权威医学专家纷纷预测新冠疫情将终结或大大减轻。浓郁的年味,可以提升市民的幸福感。2023年的除夕夜,让东北唯一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的营口人,用烟花爆竹一扫疫情阴霾,欢庆战役告捷,喜迎卯兔新年,祈福更加美好的未来吧!

(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

供稿作者:郭志民,《营口日报》原记者,著有作品集《瞭望者》一书

原创发布:营口之窗官网

版权声明:营口之窗所有内容,转载须注明来源,禁止截取改编使用。

相关热词搜索:营口 春节 烟花

上一篇:赞!营口市首善之区浮出水面,大得民心为之点赞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