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点网谈 > 正文

营口创城:我要谈营口市容市貌和民生的沧桑巨变

王凤兰

分享到:
2021-08-31 08:00:00   来源:营口之窗   阅读:

(营口之窗“焦点网谈”) 春风化雨润滨城

八零年初,我从辽宁省商业学校毕业来到营口市,距今已有四十年的时间,作为八十年代初来到营口的外地人,我亲身经历和目睹了改革开放的几度春风,给营口市的市容市貌和周边环境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八十年代初,营口市的街道只有两条半,老一线和二线,三线刚刚起建,二线有一个青年交通岗,当时有一句顺口溜,“一条街道一个岗楼,一个公园一个猴”,形容的就是当时营口的现状,当时的老一线街道由于是解放前形成的老街道,道路狭窄,东西走向,从西大庙到东风街,街道两旁都是简陋的两层三层旧楼和平房,当时商业网点很少,二门丁胡同的新华百货商店,应该算是当时最大的商场了。

当时,营口的蚊子特别多,因为大道边就是河沟,里面长满了芦苇,夏天水沟滋生很多的蚊子和孑孓,大白天蚊子都往身上扑,我每天从宿舍去单位步行上班,途经很长的一段水沟,手里得拎一条毛巾甩蚊子,轰是不管用的,那蚊子叮在胳膊上轰不走,得用毛巾甩,很粘人。营口的蚊子不但多,而且个头儿大,怎么觉得有点像三叉戟小轰炸机呢,叮人稳、准、狠,休假回家时我告诉母親,营口的蚊子能破辽西三个,外地人调侃营口蚊子装火柴盒里两头出稍,十个蚊子能炒一盘子,虽然是夸张,但从中营口蚊子的个头儿可见一斑。

我住的单身宿舍,晚上蚊子不能论只数,得论团儿,那时宿舍也没电视,晚饭后就钻蚊帐里看书打发时间,有蚊帐也幸免不了喂蚊子,每天清晨起来首先数一下蚊帐里有多少只喂饱了挺着滚圆小肚腩趴在蚊帐里边的大蚊子,记得最多的一次是十六只。

夏天晚上外面蚊子小咬成群,没事不敢出去溜达,小咬追着糊你,你跑的速度比不上它,它速度比你快多了。

当时营口市的环境卫生差,我刚来时经常看见楼前房后有人就地方便的痕迹,到营口市来出差的外地人,对营口市的环境卫生很不满意,他们走后往营口日报投稿提意见和改进建议,我在营口日报上不止一次看到过类似的文章。我当年分配来营口时,以前在这实习的同学说,兰子,去时带双水靴子,那街道一到雨天满街淌黑泥汤儿,来之后,我的体会是,有过之无不及。

时隔四十年,时光荏苒,而今的营口市已今非昔比,确切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区建设已由当年的三线扩伸到六线,当年破旧的平房和筒子楼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楼群一幢又一幢拔地而起,鳞次栉比,百姓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全面的改善,马路宽了,线路多了,市内公交车从原来的个位数增加到了百位数,方便了居民的出行和生活。

遥看营口市最北面,是辽河,这里是大辽河营口入海口,北岸是盘锦地界,辽河南岸是一带状公园,由西大庙到造纸厂,公园内有各式健身器材,有像征辽河景致的燕鱼群雕,有业余的京剧票友演唱亭廊,营口的京剧有很深的渊源,据说解放前不管是那个京剧团来营口演出,得先拜会一下这里的票友,不然你的演出保证有人挑毛病,喝倒彩,并且很专业。英语角,为英语爱好者提供语言交流场所。到了春夏季晚上,这里胡琴管箫乐悠杨,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东望站前,“财富站前,幸福家园”,营口三面环水,一面是通往外埠的通道,这就是营东,营东随着改革春风的脚步,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矗立在东郊外环的营口高级中学,每年都向国内各高校名校疏送大量优秀学苗。营口东站高铁动车的开通运行,加强了营口这个“死胡同”与外面的交流,给营口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一六年营口兰旗飞机场的建设开航,为营口市的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环顾营口西部城区,老街的开发使西市区面貌焕然一新。老街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是东北最早,保持最完整的百年商铺博物馆,老街的保护性开发建设给营口市西部经济发展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庙街美食广场,双兴福冰琪淋,入口润滑,甘甜绵软,泰顺祥茶庄,茶香四溢,沙大妈调味品系列,历史悠久,品种齐全,口味纯正……

老街的夜景更是让你目不暇接,到了晚上,华灯初上,老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各色小吃摊前人流不断,老街已成为营口市民和外来游客夏日里消暑纳凉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辽河斜拉大桥的建成,拧开了营口与辽河北岸的交通枢纽,打开了营口的北大门,方便了两岸居民的往来,促进了两岸的经济互动和发展,为西部城区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回首市区南部建设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运行,南部是营口市区扩建的主要方向,开发建设空间尽在于此。营口经济自贸区的落成和建设会积极正在推动着营口市西南部经济的飞速发展。

随着经济和城市建没的迅猛发展,营口市的市容市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规范的城区构建,整洁干净的街道,不见一块杂物,没有一汪脏水。市民文明出行,无大声喧嚣,公共场所一片寂静。充分体现了营口市民高度的精神文明和文化素养,因此营口市已连续几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

自八零年二月十三日至今,来营口已四十年,亲眼目睹了营口市市容市貌和居民衣食住行的沧桑巨变。四十年,我从一青年学生到建行退休族一成员的过程,也是我目睹我的第二故乡,营口市改革开放四十年发展变化的过程。

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开了滨城的万朵桃红,吹绿了辽河岸边的干条垂柳,也吹亮了二百三十万辽滨儿女的心扉……

供稿作者:王凤兰

原创发布:营口之窗官网

版权声明:营口之窗所有稿件,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截取使用。

相关热词搜索:营口 创城 网谈

上一篇:市民网谈:营口市为什么能评为最具幸福感的城市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