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之窗“生活随笔”)粽叶飘香,爱国情长
文/于仁传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当粽叶清香悄然在空气中飘散,五彩丝线于微风里轻轻晃动,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再度来临。每至此时,我们的思绪总会穿越千年时光,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邂逅那位峨冠博带、孤独伫立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及著名的诗人。他忠心爱国,为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不惜直言劝谏,却遭到排挤与流放。在流放中,他闻楚国被秦所灭,悲痛欲绝,投江自尽。
屈原的离去,让楚国人民悲痛万分,他们乘船渡江,去寻找他的遗体。为了避免鱼虾的啃噬,人们投放粽子和鸡蛋等食物来填塞鱼虾之腹。从那以后,这个习俗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传统。
除了吃粽子外,端午节还有划龙舟、挂菖蒲、佩香囊等习俗。划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乘船游湖,也寓意人们驱邪避害。挂菖蒲、佩香囊,则是祈求平安健康,抵御疾病的侵蚀。
屈原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奋斗。他的爱国精神、高洁品性和不屈意志,深受后人敬仰与赞颂。他的诗歌,如《离骚》《天问》等,已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展现了他对祖国、人民和真理的热爱与追求。
时光荏苒,两千多年过去,端午节已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人们包粽子、赛龙舟,缅怀屈原的崇高品德与爱国精神。屈原的爱国精神,似璀璨星辰,照亮历史长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国家繁荣富强不懈奋斗。
端午节,不只是一个节日,更是一座连接古今的精神桥梁。当我们品尝粽子的甜蜜、感受赛龙舟的热烈时,铭记屈原的爱国精神,并将其传承发扬,融入血脉,化作前行的强大动力,让爱国精神在心中扎根生长,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请点击进入视频欣赏:
供稿作者:于仁传,营口之窗特约撰稿人
原创发布:营口之窗官网
更多信息,请关注营口之窗公众号、视频号:营网天下
版权声明:营口之窗所有内容,转载须注明来源,禁止截取改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