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要分享 > 生活随笔 > 正文

初识白洋淀——李同雁生活随笔

李同雁

2022-03-02 08:00:00   来源:营口之窗   阅读:

(营口之窗“生活随笔”)初识白洋淀

那是一个芦花初放的秋日,我有幸和我的一个同事到白洋淀一游。时光荏苒,转眼十年过去了,可那留在我心中的美好画面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那充满深情的淀水,那无边无际的芦荡,那飘逸着淡淡清香的荷花,时刻在我头脑中萦绕。曾多次产生过用笔记下这美好记忆的动意,可每次都被突然袭来的懒惰打消了我的兴致,因此,心中常常感到是一种缺憾。今天,不知何故牵起了我兴奋的神经,大有不写完誓不罢休的雄心壮志,所以,趁着这难得的积极性不妨写写看。

那天早晨,我们由家乡营口驱车前往。傍晚到达保定,我们有意在这里小憩一夜,洗去一路风尘消除疲惫。第二天一早,我们转乘旅游专用车,经过一个多小时,旅游车直抵白洋淀岸畔。

刚一下车,嗬!一片诺大的芦苇荡呈现在我的面前,让我感到就要触碰到了我的鼻尖。它甚至比我想象的更为壮观,有一种漫无边际的感觉,无论你如何变幻角度,你都无法看到它的边缘。我只好收回了目光,看着眼前的芦苇。这芦干已基本变成了黄色,芦叶还依稀残留些绿色,那芦花已呈现高粱红的颜色。那细细的芦干挑着重重的头,已经是力不从心,那腰弯弯的,给人一种憨态,让这芦苇一下有了一种人情味,尤其在微风的吹拂下,真的让人感到它就是在冲着大家频频点头呢。

看这淀水,也是与众不同,它呈现出微黄的颜色,当你的影子映入淀水,这种朦胧感让你的整个身心一下溶入了那种特有的温馨。此时,一条舢板载着满仓的活鱼刚刚停在了码头上,那船舱里蹦蹦跳跳的鱼,也成了一条风景线,看那鱼跳起来足有一米高,很庆幸,不时有鱼儿跳进水里死里逃生。

那些围拢过来的买鱼者,手里攥着五元、十元不等的零钱。卖鱼者不断从他们手里接过钱,然后也不用称,只是用手里的网抄子往鱼舱里一捞,然后把鱼倒进买主的筐里面,一直这么顺畅的交易着,谁也不去计较多与少。

上午9点,我和同事与几个互不相识的人同乘一条木船,沿着芦苇中间开辟的约有6米宽的水道出发了。两侧浓密的芦苇,让人有些喘不过起来,木船沿着蜓婉绵长的水路缓缓前行,“噗”的一下,随时都有不知名的水鸟从两侧芦苇丛中突然飞出,让大家猝不及防的吓了一大跳。据船老大讲,就在这芦苇荡里到处都有各类鸟蛋,再往前有一个野鸭岛,在那个岛上,不需一个时辰,就能捡上一大筐野鸭蛋呢。更让人称奇的是,在木船行使的过程中,常有鱼儿自己跳进船舱的事情,那天,我们真的一睹风采,先后有三条鲢鱼跳进了我们的船上,那一刻,大家高兴极了,高兴之余,大家的一致意见,又把鱼儿放回了自然,因为我们感受到了这淀水里的富足,感受到了愉悦,这已经足够了。

穿过了一片无边的芦荡,我们又领略了满眼的绿色。那绿色闪着晶莹的亮光。嗬!好气派呀,这不正是白洋淀久负盛名的千亩荷花园吗?近些,再近些,这里已不是单调的绿色了,在重重叠叠伞状的荷花叶里,已经偶尔露出了荷花的点点殷红,让我们一下感受到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那种俏丽的美感。当你近在咫尺,把这一切尽收眼底的时候,你顿时会有一种情不自禁的惊讶,你会一下联想到金屋藏娇这个成语。只见那错落有致的荷叶里,或隐或现,或站或卧,一下让我冒出一句:“原来你们这些花仙子躲在这里,让我们找的好苦啊!”一句话,惹得大家开心的笑了,这笑声,让那刚才的陌生一下抛到了九霄云外,大家从此时开始,才有了友好的交谈。这时,一股微风吹来,便带来了一种荷花所特有的淡雅的清香,让你陶醉在美妙的风姿中,沉浸在脉脉的荷香里。此时,你会一下联想到明代大诗人鹿善继的千古名句“白洋五日看回花,馥馥莲芳入梦来。”但不知为何,我无论怎样,在这里一直找不到朱自清《荷塘月色》的感觉。后来我逐步有些明白了,这里少了月色,所以就少了那月色里特有的温婉和幽静,也许还有诗人当时那特有的心境。于是,在这里也只能感受火爆中的荷塘了。

荷塘里,一只木船载着几位当地漂亮的姑娘,她们唱着优美动听的渔歌,不时将刚刚采下的莲子放到船舱里,不时博得观光者的阵阵掌声。一个壮小伙手握鱼叉,突然瞄准目标,“嗖”的一下,果然,一条足有5斤重的鲤鱼被他叉中,他笑呵呵的站在船头上,那个得意劲就别提了。在一条舢板上,一个老者,率领他的20多只鱼鹰,那鱼鹰正交替着把鱼叼到老者面前,看着这丰厚的收获,让老者高兴地合不拢嘴。

我们恋恋不舍的告别了这荷花园,来到了一片芦荡前,在芦荡的深处,有一块空地,这里是当年雁翎队的驻地,现在是雁翎队展览馆。到了这里,我似乎看到了雁翎队当年队员们的矫健身影,看到了硝烟弥漫,弹痕遍地的惨烈的战斗场面。我一踏上这片火热的土地,自然生出一种无限的崇拜和敬意之情。据说,当年的雁翎队是由三个渔民发起的,最终发展到40多人的小分队。看到那些小分队当年用过的猎枪、土手榴弹、土地雷,让你简直难以置信。事实上,就是这样的武器,这40多人,让武装到了牙齿的日本强盗闻风丧胆。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那天午饭就安排在白洋淀岸畔的一个全鱼馆。说是全鱼馆果然名不虚传,桌上摆着的18盘各类鱼都是产于白洋淀,两条大的鱼一条是鲤鱼,另一条是鲢鱼,其它就是“小麦穗”、“小肉滚”、小“泥鳅”,等,大的炖着吃,小的炸着吃。大家都几乎一样不落的都尝尝,说是品尝鱼的鲜美,莫不如说是在品味生活的情趣和白洋淀特有的鱼文化。那顿鱼也让我有了一种满足感,事后,我会自豪地告诉我的朋友,我在此时此地吃到了全鱼宴了!

当即将结束白洋淀之旅的时候,其中采购当地的土特产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只见,沿着淀畔,摆满了当地各种土特产品,最多的当属,莲子、荷花茶,小干鱼等。这里的商贩不同于其它地方的商贩,他只管自己叫卖,既不劝你也不粘你,结果效果更好,也许他们懂得中国人都有逆反心理的特点,这正是他们的精明之处。那天,我们满载而归。

当我们结束白洋淀之行,即将离开这里的那一刻,我似乎对这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深深的感情,我莫名的生出了一种不舍的感觉。我望着静静的水面和无边的芦荡,我的心,有些酸楚,突然感觉有一股风习习吹来,顿时,水面荡起了涟漪,那芦苇顿时发出了“沙沙---”的声响,并且频频地向我们点头……

(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

供稿作者:李同雁,营口之窗特约撰稿人

原创发布:营口之窗官网

版权声明:营口之窗所有内容,转载须注明来源,禁止截取改编使用。

相关热词搜索:营口 原创 分享

上一篇:为了母亲的微笑——李同雁
下一篇:最后一页